文件名称: | |||
索引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0年)
邵阳市教育局编制
2021年3月
目录
邵阳市,旧称“宝庆”,地处湘西南。现有中等职业学校48所,其中,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6所,已立项的省卓越中职学校建设单位3所,共开设67个专业,学生规模与区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专业结构与邵阳产业结构基本相适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技能人力支撑,促进了邵阳市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市域各产业的大力发展。
1.规模稳中有升
为了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邵阳市教育局出台了《2020年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方案》等文件,严格限定了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没有达到录取条件以及超计划招生的学生,一律不能注册;编制了《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简章》,下发到每一位初三毕业生,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采用网上报名方式,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有效扩大了全市中职学校办学规模。
2.结构日趋合理
2020年全市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222891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43660人,中职学校在校生79231人,中职生占35.54%。
2020年全市高中阶段招生79451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49908人;中职学校招生29543人,比2019年增加932人,增加3.3%,招生规模稳中有升(见表1)。
表1 全市高中阶段教育事业规模
年度 |
总人数 (人) |
招生数 (人) |
普通高中 |
中等职业学校 |
中职学生比值 |
|||||
所数(所) |
招生数(人) |
在校生数(人) |
所数(所) |
招生数(人) |
在校生数(人) |
招生比 (%) |
在校生比 (%) |
|||
2019年 |
215061 |
77279 |
75 |
48668 |
137717 |
60 |
28611 |
77344 |
37.02 |
35.96 |
2020年 |
222891 |
79451 |
76 |
49908 |
143660 |
48 |
29543 |
79231 |
37.14 |
35.54 |
(数据来源:邵阳市各类教育事业统计概况202009 )
由于2020年邵阳师范学校、武冈师范学校、邵阳艺术学校合并升格为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停止中职招生,中职学位减少了3000余个,普职比提升还需要有大调整、大作为。
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5432.46万元,比2020年增加5412.39万元,增长率为18.0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4472.05元,比《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标准高出1472.05元,比2019年增加591.09元,增长率为15.2%。
各学校实训实习工位总数36774个,比2019年增加2018个,增长率为5.8%;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464个,比2019年增加0.014个,增长率为31.11%。能满足学校教学实训的需要。
各学校纸质图书总数97.17万册,比2019年增加12万册,增长率为14.09%;生均纸质图书12.26册,比2019年增加1.25册,增长率为11.35%。
表2设施设备情况
|
在校生数(人) |
教学仪器设备值 |
实训实习工位数 |
纸质图书数 |
|||
总价值 (万元) |
生均值(元) |
总数(个) |
生均值(个) |
总数 (万册) |
生均值 (册) |
||
2019年 |
77344 |
30020.07 |
3881.37 |
34756 |
0.45 |
85.17 |
11.01 |
2020年 |
79231 |
35432.46 |
4472.05 |
36774 |
0.464 |
97.17 |
12.26 |
(数据来源:邵阳市各类教育事业统计概况)
我市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由编办、人社局和教育局组织,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师;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引进一批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三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了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
1.教师规模
2020年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4428人,其中,专任教师3444人,比2019年增长322人,增长率为10.3%,生师比17.893:1;专业教师1814人,“双师型”教师683人,占专业教师的37.66%,比2019年增长182人,增长率为10.03%;兼职教师194人,占专任教师的5.63%,比2019年减少9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规模稳中有升,压缩了管理和服务人员,缩减了校外兼职教师,人员结构日趋合理(见表3)。
表3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人数统计(单位:人)
年度 |
总数 |
教职工人数 |
专业教师 |
“双师型”教师 |
兼职教师 |
|
专任教师 |
行政及服务人员 |
|||||
2019年 |
4087 |
3122 |
965 |
1632 |
628 |
203 |
2020年 |
4428 |
3444 |
984 |
1814 |
683 |
194 |
(数据来源:邵阳市各类教育事业统计概况)
全市中职学校本科以上学历教师2546人,占专任教师的73.93%,比2019年增长285人,增长率为12.61%;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90人,占专任教师的2.61%,比2019年增长23人,增长率为34.33%;高级讲师和高级教师529人,占专任教师的15.36%,基本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见表4)。
表4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情况(单位:人)
年度 |
总数 |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
职称结构 |
|||
本科 |
研究生 |
大专及以下 |
中级及以下 |
高级职称 |
||
2019年 |
3122 |
2261 |
67 |
794 |
2499 |
623 |
2020年 |
3444 |
2546 |
90 |
807 |
2915 |
529 |
(数据来源:邵阳市各类教育事业统计概况)
中职生动手能力强、文化课相对比较薄弱,我市注重同步推进德育、文化课、专业课教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求得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1.1 德育工作体系健全,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邵阳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健全了党组织引领、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为纽带的德育工作机制。每所学校都明确校长是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安排了1名副校级领导主管,设置了德育处(或政教处)专门负责德育工作,2020年在邵东职业中专举行了湖南省班主任培训,促进了班主任成长,形成了一支以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立了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各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必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劳动教育》等选修课程;并强调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文化、掌握技能和强化思想同步推进;各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德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把德育纳入了考试范围。
各学校非常重视德育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以升旗仪式、跑操宣誓、班团活动、专题教育、德育基地现场体验为主要形式的常规德育活动体系,各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序推进,形成了良好教育氛围。
2.1.2 人文素养培育到位,思想觉悟明显增强
为了深入贯彻“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各学校以人文素养培育为核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德育模式,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成了以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工匠精神、生活技能培育为核心的“四培养”德育模式,编写应用了《四培养”教育读本》等校本教材,2020年12月14日至15日,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生活技能开发”项目教师培训会在该校召开,推广了隆回经验;洞口职业中专建成了以情商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模式, 编写了《让情商绽开幸福之花》校本教材,把情商教育纳入课堂教学;邵东职业中专建成了“全纳教育”模式,每期开学典礼定期对优秀学生进行了表彰。学生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在家能主动为家长承担家务,为邻居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等。
邵阳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了一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年会,不断总结和推广全市德育工作经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新常态。
2.1.3文化技能齐头并进,核心能力稳步提升
表5 近两年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专业技能抽查情况表
年份 |
技能竞赛获奖(个) |
|
文化课普测、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 (%) |
|||||
国家竞赛 |
省级竞赛 |
文化课普测 |
技能抽查 |
|||||
一 等 奖 |
二 等 奖 |
三 等 奖 |
一 等 奖 |
二 等 奖 |
三 等 奖 |
|||
2019年 |
0 |
0 |
0 |
3 |
18 |
42 |
63.49% |
未抽查 |
2020年 |
0 |
0 |
0 |
12 |
19 |
54 |
83.77% |
未抽查 |
2.1.4 课外活动有序开展,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根据中职生好动的特点,各学校成立了多个学生社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现了课外活动课堂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邵阳工业学校成立了合唱社、手工社、梦缘诗社、书画社、跆拳道社、演讲朗颂团、英语角等学生社团;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了一点红文学社、演讲协会、艺术团、服装模特队、三心教育班等10个社团;邵东市职业中专成立了“金龙”文学社、演讲协会、雷锋志愿者、校园文化艺术团、书法协会、滑板社,龙狮队等多种社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各社团以学生为主体,安排专门教师负责,规定了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了培训平台。
2020年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24225人,其中,就业人数为23714人,对口就业人数为10547人,其中升入高等学校8514人,比2019年增加了4475人,增长率为110.79%。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首次就业平均起薪不同,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文化艺术类毕业生首次就业起薪分别在4200元、3400元、2900元左右(见表6)。
数据表明2020年就业情况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在本市就业比例明显提高,二是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数成倍增加。说明在经济转型升级时期,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提高,更多学生选择高等学校深造,立志成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中西部地区企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就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表6 邵阳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项目 年份 |
毕业生数(人) |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
就业情况 |
升学人数(人) |
||||
人数 (人) |
占毕业生比例(%)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人数 |
对口就业率(%) |
|||
2019年 |
21301 |
11251 |
52.82 |
21147 |
99.28 |
17964 |
84.33 |
4039 |
2020年 |
24225 |
18405 |
75.97 |
23714 |
97.89 |
10547 |
69.38 |
8514 |
说明:在表6中,就业人数和对口就业人数包含对口升学人数。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2020年邵阳市着力推进壮大食品、机械制造、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三次产业比为16.3:27.7:56.0,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轻工、建材、食品、机械四大传统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皮具箱包、发制品、打火机、小五金等传统特色产业增速明显,经济总体实力跃居全省第二方阵七市州首位。
紧贴邵阳市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健全和完善了《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目前,有4个专业群入列省级特色示范专业群建设、4所学校实训基地入列省级重点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适应邵阳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了市级特色专业建设工程,认定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7个。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了“一县(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专业建设格局,一批示范性特色专业正从“对接行业”、“服务行业”向“提升行业”、“引领行业”发展。见表7。
表7专业建设情况统计表
年度 |
开设专业 |
新增专业 |
停招专业 |
专业群 |
示范性特色专业群 |
实习实训基地 |
||
省级 |
市级 |
省级 |
市级 |
|||||
2019年 |
59 |
0 |
0 |
14 |
4 |
7 |
4 |
0 |
2020年 |
67 |
8 |
0 |
14 |
4 |
7 |
7 |
0 |
(数据来源:各类竞赛表彰统计)
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涵盖14大门类,对接邵阳经济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信息技术、加工制造、财经商贸、交通运输、文化艺术、教育类和、医药卫生为特色的专业集群,共开设67个专业。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与我市三次产业(三次产业占比为16.3:27.7:56.0)、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吻合的专业结构体系。
通过专业布局与结构优化调整,邵阳市初步形成了既能有效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促进人口就业的良性专业建设的调整机制,提高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技术技能人才数量、结构、质量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邵阳市教育局以职成科和职成研究所为主导,以文化课教研联组、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为主体,以文明风采大赛、文化课普测、专业技能抽查、技能竞赛、创业规划大赛为主要抓手,初步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助动力,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2020年邵阳市教育局下发了《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普测的通知》,对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的文化课进行了测试,文化课普测合格率达83.77%。下发了《关于举办2020年邵阳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的通知》,分文化艺术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土木水利类、旅游服务类、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农林牧渔类十个大类项目组织了技能大赛。在2020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邵阳代表团获得一等奖12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54个。
邵阳市职成科和职成所开展了常规教学专项视导,组织市内外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每学期对辖区职校进行了视导,通过推门听课、查阅教学资料、召开师生座谈会、查看实训场所、参与骨干教师主持的项目研究,详细了解教学工作,科学分析亮点和不足,努力通过科学“视”和有针对的“导”来服务一线教学、引导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有效发挥了教研服务与引领的作用。
坚持“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职业教育师资管理模式,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精神,加强了对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督查力度,为更多能工巧匠走上职校讲台开辟绿色通道。由编办、人社局、教育局组织通过招聘考试,2020年全市公办学校新招聘教师322人。
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一是完善并实施了《教师学历提升计划》,确保教师学历合格。二是健全了《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组织教师校本培训。三是依托合作企业,完善了《教师进企业实践工作制度》,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分批到企业实践两个月。四是健全了教师激励机制,各学校建立了《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骨干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兼职教师遴选与培养办法》等制度,形成了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机制。2020年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比赛,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全省教师职业能力比赛及课题申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市现有省级专业带头人26名、市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2人,其中邵阳工业学校服装专业段小清老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见表8。
表8 教师培训情况表
培训 项目 年份 |
国家级和出国培训 |
省级培训 |
校本级培训 |
下企业实践 |
||
人次 |
经费(万元) |
人次 |
经费(万元) |
人次 |
人次 |
|
2019年 |
200 |
129.1 |
170 |
85 |
3122 |
825 |
2020年 |
392 |
223.55 |
116 |
54.2 |
5313 |
1022 |
4.1.1理顺机制,助推校企深度合作
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以政府为主导,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联动,形成了政行校企“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专业群无缝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深度融入了产业链。全市48所中等职业学校,都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和由骨干教师、现场专家、职教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020年,依托政府、行业协会和职教集团等平台,邵阳市各中等职业学校与市内外645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市内企业443家,省内国内企业127家,国内企业75家。深度合作的企业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南特集团、亿富龙皮具有限公司、华鹏、鑫德、永锐电子、邵东砂石齿轮厂、红太阳有限公司、古楼云雾茶厂、雪峰蜜桔园艺场等本地企业和华为、海信、百度、富士康、美的集团、兴昂鞋业、昆山仁宝等全国知名企业。2020年全市有7所中职学校和合作企业创办校办企业,真正做到前校后厂,校企融合。
4.1.2校企融合,共育合格专业人才
各学校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到对口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共同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协议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大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建立了较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由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行顶岗实习。学校成为了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了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师培训基地,实现了专业共建、成果共享、人才共育,充分保障了毕业生就业。
2020年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编制27门校本教材,合作企业安排194名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学校安排936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跟班学习。
4.1.3 协同创新,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邵东县是“中国箱包皮具生产基地”,是湖南省唯一的全国箱包皮具基地。邵东职业中专坚持“三个对接”,开办皮具加工专业,组建湖南皮具职业教育集团,为邵东及全省的皮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与技术的支撑,促进了县皮具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使产业水平显著提升。
武冈市是全国有名的“卤菜之都”和“铜鹅之乡”,武冈市职业中专和市特色产业办及卤菜加工规模企业合作,确定了产品标准,组织编写并公开发行了《武冈卤菜制作技艺手册》、《武冈铜鹅养殖技术》等教材,开展新型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聘请卤菜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福元、刘传学等人任教。
依据《》,邵阳市各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了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订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习前签订《顶岗实习合作协议》,制定《顶岗实习计划》,保证每个环节、每个时段都有明确的实训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由学校派出实习辅导员和企业指定的技术指导一起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实习单位优先录用。2020年,全市有2.3万余名中职生去企业开展2个月至6个月的工学结合或顶岗实习。
隆回职业中专和邵东职业中专加入了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并担任副理事长单位。
在省教育厅和邵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邵东职业中专牵头,组建了湖南皮具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由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邵东皮具行业协会、市内8所中职学校、邵东28家规模皮具企业组成,是湖南省首家以一个县域支柱产业来命名的教育集团。2020年5月,集团各成员单位依据《职教集团章程》,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会议研究了《湖南皮具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工作方案》,修订了《关于邵阳赛辉箱包有限公司等单位退出集团成员单位的决定》、《关于表彰集团2020优秀兼职教师团队的决定》等重大事项。通过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职业院校适应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了皮具教育品牌,提升了皮具行业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邵东经济建设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邵阳市各中等职业学校主动服务湖南“紧紧围绕制造强省建设,以创新发展为主题,转型提质增效为中心,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邵阳市“壮大食品、机械制造、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涵盖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教育类等14个专业大类,开设了67个专业,在校生总人数为79231人,2020届中职毕业生24225人,就业人数23714人,对口就业人数10547人,企业满意率达91%以上。
1.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利用全市中职学校专业优势,各学校联合市区县人社局、农业局、移民局、畜牧水产局等部门,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2020年共培训了63935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人员在邵阳市内企业就业,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区域内中小型企业的用工难的问题。培训后现代职业农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和引路人的作用。为市区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传承传统文化。邵阳市有一大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隆回滩头年画、花瑶挑花、武冈卤菜、武冈丝弦、城步板凳龙等。全市各职业学校在发扬“工匠精神”、培育“百年老店”、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隆回职业中专2020年在建设湖南省首批卓越校时,就把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的对接作为服装产业群的使命,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和非遗传承有机结合,成立了服装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与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中心、花瑶文化研究会开展了广泛合作。武冈职业中专和特色产业办合作参与了武冈卤菜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全过程,并和武冈卤菜传承人一起开展了制作卤菜技术的培训。
全市还有一批获得中国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如新宁脐橙、武冈铜鹅、洞口雪峰蜜桔、隆回百合等,为进一步提高产品信誉度和地域知名度,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市职业学校编订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开设专门的课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邵阳市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工作,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按照一所学校帮扶一个村、一名教师帮扶一户贫困户的要求,开展帮扶工作。各学校除按规定拨付扶贫资金外,学校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扶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大力开展产业扶持,免费发放培训教材,送技术下乡,到田间地头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帮助学员创业。2020年各学校971名教师参与了一帮一精准扶贫工作,累计安排扶贫资金527万元,帮助1200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隆回职业中专在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县及湖南省卓越校的创建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2020年共计接待了13个来自全国的考察学习代表团,从专业调整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等多方面交流了办学经验。武冈职业中专依托专业创办多个经济实体,股份制、目标管理责任和租赁制等行政管理经验受到不少学校关注,并到现场考察学习,2020年共接待考察团12个。
邵阳市及各市区县政府严格执行中央、省和本级财政政策,各学校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按照教职工编制拨付到位,生均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人均一元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及基本建设经费统一纳入本级财政预决算。2020年邵阳市财政性经常拨款9346.1万元,财政项目拨款8353.3万元,尤其是隆回县政府为隆回职业中专新校区建设财政经常性拨款3340万元、财政项目拨款3268万元,项目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在发放中职生助学金补助前,各学校主管教育局支助中心先到每所学校现场清点人数,按实际人数通过银行卡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2020年邵阳市共减免中职生学费17084万元,发放助学金8411万元,为贫困学生解决了后顾之忧(见表9)。
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基本建设经费、项目资金、财政免学费和助学金补助资金按国家和省定标准预算和拨付单列,没有截留、没有挪用,都足额发放到位,并逐年增加。
表9 中职学校经费投入(单位:万元)
年份 项目 |
财政拨款 |
财政补助 |
合计 |
|||
上级 |
本级 |
市区县 |
财政免学费 |
助学金补助资金 |
||
2019年 |
10823.86 |
22836.14 |
6652 |
16075 |
7831.4 |
64218.4 |
2020年 |
|
|
|
17084 |
8411 |
|
(数据来源:邵阳市教育局)
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把职业教育纳入《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个市区县建成1-2所示范性职业学校。邵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严肃整顿高中阶段招生秩序,实施“阳光招生”工程,规范了招生行为,并提请市政府将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普职比)纳入市对区县政府绩效考核的范畴,落实各市区县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
市本级及各市区县政府将职业教育经费全部统一纳入财政预决算,实行职业教育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做到职业教育经费预算和拨付单列,做到不截留、不挪用,足额到位并逐年增长,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继续实施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农村中职攻坚计划。各市区县统筹整合中央、省级财政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在不改变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前提下,按照当地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设的要求,落实“攻坚计划”建设经费,优先保障“攻坚计划”实施。2020年,省、市教育局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的自查自纠活动,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能按照上级要求使用中央专项资金,并于2020年底全部使用或列支完成,未发现违法违规的使用问题。各市区县、各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建设项目、设备采购等均依法依规按照程序办理,并按要求编制了相应的报表,报送相关部门审核、备案。市教育局、财政局也加强了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审核,确保专项资金开支合理、合法,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
案例1 如切如磋,提升人文素养
如琢如磨,弘扬工匠精神
---隆回职业中专德育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更是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也进入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的新时代,必然对劳动者在知识、技能、追求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二、主要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创造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学校努力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精神,创造性转化为涵养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民族基因,创新性转化为新时代广大劳动者的精神持守。
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诵读传统经典,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工匠精神的营养,滋养新时代劳动者,使之具有工匠之魂,继而结合隆回非遗文化,打造工匠之技,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忘初心,践行工匠之志。
三、工作过程
(一)诵读传统经典,寻找工匠之魂
1、经典诵读活动的内容选择。学校成立传统文化进校园研究小组,通过研究文学与人文素养关系、经典文学与“工匠精神”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挖掘经典蕴含的跨越时空的能量。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及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耐心专注的工匠精神,在这基础上,学校教学副校长刘泽松主编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典晨读》一书作为教材使用。
2、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模式。经典诵读分为两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针对中专一年级学生,第二阶段针对中专二年级学生。第一阶段的诵读内容主要来自课本,如余秋雨《都江堰》中描述的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如荀子《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庄子》中庖丁解牛的故事,结合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活动”环节在课上进行诵读训练。第一阶段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第二阶段的诵读内容由语文课本转向校内读本,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直接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施晨诵、午读、暮省、国旗下诵读,通过阅读、写作和实践,贯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组建各种社团,有朗读者社团、演讲社团、国学社团等等,组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给学生展示出彩的舞台,同时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等专业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建”,力求将经典诵读对“工匠精神”培养的作用发挥极致。
(二)非遗传承创新,打造工匠之技
隆回是国贫县,但非遗文化灿烂多彩,其中国家非遗就有花瑶挑花、呜哇山歌、滩头年画和手工抄纸四项,对于本土职业学校而言,服务地方是中职学校的首要责任,学校进行一系列文化传承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1、对接文化产业,优化专业布局。学校在推进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化工匠。紧密结合隆回非遗特色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确定“专业 工作室 民间作坊”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传承需求,实施非遗教学。组织团队深入滩头和虎形山花瑶调研,考察整理民间文化,学习民间传统手艺,按照年画和挑花所需的岗位和工种,确定学生传承技艺岗位体系与能力。聘请中华文化人物刘启后先生担任学校非遗传承顾问,开设非遗文化讲座;成立大师工作室,聘请花瑶挑花传承人奉雪妹和滩头年画传承人李彪师傅为学校技能大师,在校内年画作坊开展传统技艺课,在校外年画基地和民间作坊开展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与忠良美作坊共建隆回非遗传承史上第一个校企合作基地。工美班学生指导中央美院师生考察团印刷年画,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予以图文报道。
整个课程实施分四个学期。第一学期:确定人才培养对象,开设非遗文化基础课,初步感知非遗文化。第二学期,建立遴选机制,选拔作坊学徒,通过大师工作室师傅带徒弟,学习年画与挑花技艺。第三学期,开设创业创新课程,指导学生设计创新,建立第三方考评机制,展览优秀作品。第四学期,优秀学徒进入作坊顶岗实习,进行文创实践,将作品推向市场。通过学校、传统作坊的深度融合,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形成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现代学徒制非遗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课程体系,加强资源建设
学校以传统文化为内涵、非遗技艺为载体,将经典诵读、非遗文化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从岗位基础、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构建课程体系,在大师工作室指导下,将年画历史、年画印制、手工抄纸和花瑶历史、民俗、挑花创作生产流程、代表性经典作品等以电子文档、数码图片、音频视频、微课等多种方式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了系统的隆回非遗文化传承数字化资源库。学校正式出版了《经典晨诵》和《中职生人文素养》教程,与非遗中心共同编写非遗文化人文素养课程《滩头年画十讲》、《花瑶挑花传承实践图册》。
(三)振兴民族工艺,践行工匠之志
《论语.学而篇》中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生通过非遗课程熏陶积淀人文素养,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深入作坊顶岗操作,掌握了花瑶挑花和年画印刷、开脸技术,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目前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挑花手艺人40多人,年画手艺人30多人。2019年春节期间在北京恭王府参加“年画过年”精品年画展。2019年12月在长沙“又见花间”美学馆举办滩头年画传统年画、创新年画及衍生作品展。学校年画工作室作品巨幅“和气致祥”也参展。
隆回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肖扬,现在是隆回滩头年画福美祥作坊的传承人,和她母亲尹冬香印制的作品《吉娃送福》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获奖。美术班刘建蓉《画门神》作品荣获“青山绿水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银奖。匠心传承,青春沉淀,非遗技艺薪尽火传。
四、成效及推广
经典诵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活动大力推广后,晨诵时间校园书声琅琅,与诵读有关的社团活动如火如荼。最重要的是学生气质的转变,从经典文学中感受到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文明风采比赛中,学校连续评为优秀组织奖。
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设置“非遗文化”与“经典诵读”专栏,开设了《神秘的花瑶》和《滩头年画》《日诵经典》等线上信息化课程,将隆回璀璨的非遗文化和传统经典的解读赏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公众号进行广为传播。
学校深入花瑶、滩头调研,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等国家主流媒体刊物上发表隆回非遗文化有关的新闻报道共计30篇。
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成立花瑶挑花坊和滩头年画坊,提炼文化dna,将年画元素与挑花元素有效融合在服饰产品、家居饰品、包装设计中,开发出系列年画和挑花创新产品,2014年花瑶挑花坊、2015年滩头年画坊在湖南省黄炎培创业规划比赛中连续两年获得二等奖。
五、体会与思考
用工匠精神塑造新时代劳动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头活水。只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工匠精神必将成为新时代人人乐道和向往的精神追求。
案例2 校企双驱发展,培育区域紧缺汽修人才
---新邵职业中专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邵阳市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区域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十分紧缺。一是邵阳大部分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汽车制造厂,本地很多汽车维修4s店难以招到可用人才。二是邵阳职业学校非常紧缺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的教师,很多教师习惯上理论课,而上维修实训课的师傅又缺乏系统的理论修养,导致汽车维修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三是汽车维修技术、工艺和维修设备更新快,传统汽车维修工艺不能胜任现代汽车的检测、维修与保养工作,适应4s店工作需要的全能型维修人才难求。
新邵职业中专对接区域汽车维修产业需求,实施校企双驱、理实一体教学,实现了校企双赢,促进了区域汽车维修产业的发展。
二、工作过程
(一)校企双驱,实行产教融合
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学校与湘潭吉利汽车有限公司、邵阳奥迪4s店、广汽丰田4s店、一汽大众4s店和新邵万利修理厂、通达修理厂等企业签订了深度合作办学协议,对接本地邵阳汽车维修产业的需求,分汽车制造与检测、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专业方向共同培养汽修人才。
1.校企互聘,大力培养专业“双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
一是学校从企业聘请从业30余年的高级技师刘三才大师作为汽修专业的“双带头人”,二是引入企业能工巧匠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三是选派专业教师去邵阳奥迪4s店、广汽丰田4s店、一汽大众4s店、新邵万利一类修理厂、通达一类修理厂兼职轮训。
2020年聘请了长沙汽车工业学校名师李振湘、张慧老师进行了专业建设指导,聘请了生物机电学院熊教授进行了汽车电器技术培训、衡阳财经学院廖教授进行了汽车检测及排故培训、邵阳汽车技师学院陈教授进行了整车电路培训。通过校企双驱,形成了“专兼结合、校企互动、教做合一”的教师培养机制,提升了8名“双师型”教师、4名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
2.基地共建,实施订单培养、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学校投资200多万,与合作企业在校内创建了校办汽车维修工厂,添置了先进汽车维修设备;二是在吉利集团、上汽集团、比亚迪集团、奥迪4s店、万利一级维修店、通达一级维修店建立了实训基地。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将汽车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范围。
3.人才共享,建立毕业生对口就业机制
2020年组织了汽修4班、汽修5班、汽修6班共75人参加了汽车维修中级证考试,72人一次性通过,10人参加了低压电工考证,8人通过,通过率达到80%以上,为企业输送了对口高素质员工150余人。
(二)协同育人,实行理实一体教学
在“双带头人”的组织和领导下,校企共同制定了《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和职业规范。
将本专业技术课分解为汽车机械维修、汽车维修电工、汽车营销、汽车企业管理、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钣金修复和汽车涂装等10余个实训项目,通过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实施项目教学。按照教师示范、模拟内化、分组操作、项目评价的过程组织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主要创新点与成果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形成产教融合办学模式
学校对接本区域紧缺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与湘潭吉利汽车有限公司、邵阳奥迪4s店等企业合作办学,分汽车制造与检测、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专业方向共同培育汽修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校企互聘、基地共建、人才共享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形成理实一体精品课程
学校以“校中厂”、“厂中校”为依托,分汽车机械维修、汽车维修电工、汽车营销、汽车企业管理、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钣金修复和汽车涂装等8个实训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无缝对接。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基于教师示范、模拟内化、分组操作、项目评价的教学模式
师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总结形了成基于教师示范、模拟内化、分组操作、项目评价的教学模式, 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双驱发展,有效解决了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生对口就业难的问题、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满足了区域企业汽修人才的需要,实现了学校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020年在省技能大赛中,机械装配技术荣获省二等奖,汽车机电维修荣获省二等奖;在2020年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肖罗兰、钟珊、林丹、伍蓉老师荣获省二等奖。
四、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和较强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的专业带头人还不多。
(二)改进措施
围绕产业发展,制定激励措施,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参加企业生产性实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增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案例3 构建“专业 工作室 民间作坊”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非遗传承教育
---隆回职业中专传统技艺人才培养模式
一、背景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职业学校担负着传承文化血脉,保留民族记忆的历史使命,传承非遗文化,义不容辞。传承文化是职业学校的历史使命。
隆回有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呜哇山歌、滩头年画、手工抄纸,非遗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对于隆回本土职业学校而言,服务地方是中职学校的首要责任,学校有责任进行一系列文化传承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二、实施过程
(一)优化专业布局,加强非遗专业建设。紧密结合隆回非遗特色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对接服装设计与制作、箱包设计与制作、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服饰和滩头年画图案设计组成服装产业,重点建设服装产业群。
(二)制定培养标准,确定非遗工匠目标。学校组织团队深入滩头和虎形山花瑶调研,考察整理民间文化,学习民间传统手艺,按照年画和挑花所需的岗位和工种,确定学生传承技艺岗位体系与能力。在调研隆回非遗文化传承所需岗位与技能的基础上,与隆回县非遗中心、传承行业、非遗作坊合作,共同研讨确定隆回非遗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标准。确定“专业 工作室 民间作坊”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和民间作坊共建非遗传承实训基地,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过程和年画制作过程、挑花工艺紧密结合,由非遗传承人传授技艺、由学校专业教师指导创新,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
整个课程实施分四个学期。第一学期,确定人才培养对象,开设非遗文化基础课,初步感知非遗文化。第二学期,建立遴选机制,选拔作坊学徒,通过大师工作室师傅带徒弟,学习年画与挑花技艺。第四学期,优秀学徒进入作坊顶岗实习,进行文创实践,将作品推向市场。通过学校、传统作坊的深度融合,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形成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现代学徒制非遗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引进技能大师,提升非遗师资水平。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需求,成立大师工作室,聘请花瑶挑花与滩头年画传承人为专业技能大师,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开设非遗文化讲座;成立大师工作室,在校外年画基地和民间作坊开展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2017年与滩头年画忠良美作坊共建隆回非遗传承史上第一个校企合作基地。
(五)推进课程改革,提升传承创新能力。更新课程内容、推进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改变单一的传承方式,将非遗文化课程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从岗位基础、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创新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开展“传承 创新”的实践教学。
三、特色创新
(一)更新非遗传承教育理念
学校将“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以传统文化为内涵、非遗技艺为载体,以公共选修课、社会实践课、非遗创新课等为突破口,通过非遗文化传播,让学生认识非遗价值;通过参与技艺体验,让学生感受非遗魅力;通过汲取文化真髓,让非遗走进学生心灵。
(二)构建非遗传承人培养路径
将培养非遗传承人纳入学校卓越校服装产业群人才培养计划,在学校设立实训基地,校外与民间共建传承基地,与民间作坊深度合作,学校教师与非遗大师联合传授,开展对学生以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创业创新教育为主的非遗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非遗保护、传播、传承、创新。
(三)创新非遗传承人培养方式
随着传统手工艺复兴,隆回旅游兴县带动,往来游客对民族工艺的需求日益高档化和专业化。学校承担的非遗传承工作,既吸收、借鉴了传统意义上父子、师徒口传身授的方法,又结合时代的发展、现实的需要以及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进行了创新。这种学校传承与与原生形态的非遗传承一道,共同推动了隆回非遗保护工作。
四、取得成效
(一)开发非遗文化数字资源
学校利用专业及技术优势,在大师工作室的指导下,将年画历史、年画印制、手工抄纸和花瑶历史、花瑶民俗、花瑶挑花创作生产流程、代表性经典作品等以电子文档、数码图片、音频视频、微课等多种方式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了系统的隆回非遗文化传承数字化资源库。开发《花瑶挑花》100个系列教学课件和视频,内容涉及花瑶人文历史、艺术特色,服饰的形制与色彩,挑花欣赏、服饰与配饰制作、挑花手艺等。
(三)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才
通过人文素养的积淀和年画技艺的传承,结合学校创业教育,在传承人和老师的指导下,成立花瑶挑花坊和滩头年画坊,将年画元素与挑花元素有效融合在服饰产品、家居饰品、包装设计中,开发出系列年画和挑花创新产品,在湖南省黄炎培创业规划比赛中,四项非遗全部省级奖项。
学校近几年连续评为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其中反映非遗传承滩头年画技艺学习的摄影作品《点睛》和拍摄的年画创新作品展示《年画灯笼》分别获得湖南省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反映花瑶文化的绘画作品《金银花》和《窈窕淑女》获得湖南省三等奖。美术班刘建蓉《画门神》作品荣获“青山绿水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银奖。学校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深入作坊顶岗操作,掌握了花瑶挑花和年画印刷、开脸技术,实践参与2015年马可无用空间年画展、2019年春节恭王府年画展、2020年湖南省文化厅年画展作品制作,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培养挑花手艺人40多人,年画手艺人30多人,其中毕业生肖扬正式成为滩头福美祥年画作坊传承人。
五、下一步展望
(一)进一步创新非遗传播的途径,加大非遗文化传播力度。非遗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活”的部分,要想真正的保护非遗文化,就要依托于人,将其声音、形象、记忆等具象的表现形式传播出去。学校将进一步利用媒体融合发展机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非遗保护手段,提高并引导全社会尤其是中职学生对非遗的关注。
(二)加强非遗传承跨界合作,打好非遗文化传承传播创新组合拳。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数字化教学空间平台,面向全校开设《神秘的花瑶》和《话说滩头年画》系列公选课,服装、美术、导游、电商、计算机专业开设非遗文化的专业选修课。计算机专业和服装、美术专业学生在传承人及专业教师指导下,在掌握基本的年画印制和挑花工艺之外,利用数码技术,把社会热点、时尚元素融合进了挑花与年画的设计,制作出系列文创产品,由电商专业进行线上销售,由导游专业进行广泛宣传,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的传播者。
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成立了邵阳高级技工学校1个党委和隆回职业中专、洞口职业中专、武冈职业中专、邵东职业中专等13个党总支及71个党支部。邵阳高级技工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他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2020年各校党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了中组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1.强化组织领导。各学校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对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等工作全面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突出了校长的行政中心地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教代会的主人翁地位。规范了“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程序,保证了学校的办学方向。
2.强化组织建设。一是在学校中层核心机构(行政科室、专业部)设立党支部,强化科室主任(专业部主任)与支部书记一岗双责的职责、科室(专业部)分管领导与党委(总支委员)的一岗双责的职责,确保思想教育和业务工作的有机统一。二是实施“双培养”工程,以党支部为单位,着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和班主任及管理骨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创建教学示范岗、班主任示范岗、处室示范岗等示范岗活动,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
二、推行“五化”支部建设,健全组织生活
各党支部按照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总要求,全面加强了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反腐倡廉的建设,认真履行了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突出了程序大于权力,过程重于结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师生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师资结构还有待优化,需要创新教师招聘体制和推行教师成长激励机制
我市中职学校的师资结构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同时对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二是在师资队伍结构上,高水平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仍很稀缺,学校缺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领航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没有形成高效的培养机制;三是教师招聘由市县编办、人社局和教育局组织实施,职业学校需要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师无法进入师资队伍。
需要大力招聘企业技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完善“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以评价为导向,以榜样为引领,促进教师成长”的教师激励机制,实施“精英计划”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双带头人”和“四有”好教师,建成“名师领衔、骨干支撑、双师主体”的师资队伍。
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需要加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机制建设
我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校专业结构类型趋同、特色优势不明显、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专业建设面临简单重复的竞争压力;在专业发展上,特色专业品牌尚未形成,没有发挥示范效应、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二是学校大部分专业与市场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三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因循少变, 对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反应不敏锐,没有形成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的应对机制。同时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未能纳入课堂教学。在企业急需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背景下, 毕业生对口就业还存在不少困难,高端就业人数较少。
需要围绕邵阳市食品、机械制造、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为导向,以建立教学标准体系为突破口,建成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
三、服务区域产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产教融合体制建设
我市中职学校在服务区域产业方面,还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由于本区域大部分企业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发展潜力不足,毕业生在本地企业就业后难以稳定;二是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大学升学率提升,社会上主动要求参加中职短期技能培训的人越来越少,职业培训招生困难;三是企业不重视员工的提升培训,企业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四是学校对现代职业农民的培训不够重视,没有主动作为。职业教育没有充分发挥服务区域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需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修订学校章程,建立与章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畅通运行机制。用法治的思维建立科学民主的治理结构,用创新的思维健全治理权力的运行机制,用攻坚的思维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突破,形成政府统筹、企业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落实学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
2021年3月8日
主办单位:邵阳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0739-5603977